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 > 正文

【全球新要闻】初具规模仍需发力

  • 2022-12-20 11:14:12 来源:商洛之窗

——我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服务调查

本报通讯员 杨 迪


(资料图)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交通领域碳减排的重要路径,也是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力方向。随着我市新能源汽车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桩建设规模也实现了快速增长。近日,国家统计局商洛调查队采取实地走访和发布电子问卷等方式,就商洛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供不应求 发展迟缓

商洛调查队通过实地走访充电站、与相关企业面对面访谈了解到,目前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桩)规模在320台左右,分为公共专用、社会公用、私人自用三种类型。其中,由国网商洛供电公司在商州区、山阳县、丹凤县、洛南县等城区投资建设的充电桩有98台,为公共专用充电桩;由国网商洛供电公司投资建设的沪陕、福银高速商洛市辖内服务区的10座充电站有40台充电桩,由商州区内私人公司投资建设的充电桩约80台,为社会公用充电桩;全市家用家装充电桩在100台以上,为私人专用充电桩。

商洛调查队了解到,截至9月底,全市挂牌登记在册的电动汽车有1754台,其中,新能源纯电动汽车1026辆,新能源插电式混合汽车728辆,这就意味着公用充电桩服务1754辆新能源汽车,车桩配比率达1:8,公用充电桩明显供不应求。

密度不足 覆盖面小

据了解,目前我市充电站建设起步晚,覆盖密度不足,主要投资建设在商州城区,六县城区数量较少,乡镇更是稀缺。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2.22%的车主很了解我市公用充电站的分布情况、充电桩的充电流程和价格;71.9%的车主表示公用充电桩不够多,密度不足,充电很不方便;18.3%的车主表示公用充电桩的地点找不到、找不全。一些单位投资建设公共专用充电桩,大部分建设在机关单位院子内,外部社会车辆不能随意进入充电,且公共专用充电桩数量较少均为慢充,需要等位排队,高峰期排不上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公用充电桩的社会公用充电桩由私人投资建设,城区内充电站数量较少,多在城区边缘位置,部分充电站附近没有公用卫生间,也未为车主设置能够遮风挡雨的等待区。大部分电动汽车车主表示,他们只敢在城区跑,较偏远的乡镇根本没有充电桩,充满电也担心有去无回。而公共充电站冷热不均,热点地区排队充电,较偏区域闲置无人,而距城区较远的镇办无桩可充情况较为突出。

目前,我市建设充电站的投资方不到4家,调查期间联系到经营较好的投资方只有2家。据介绍,一个充电桩的采购成本在8000元—6万元不等,加上场地、安装、维护、人工费用等支出,使得充电站建设前期资金投入大、回本时间慢成为制约投资者投资充电桩行业的主要因素。据调查,每个投资公司都拥有自己的运营平台和收费渠道,以缴费APP为载体,车主在第一次使用时要花费约15分钟的时间下载APP、设置、充值、缴费才能正式开始充电,有6.54%的车主感觉APP操作复杂。投资方的收费标准各不相同,充电站位置和充电时间段不同也导致充电费用差异较大,电费随着供电部门销售电价的调整浮动不大,但停车费和服务费等附加费用却无统一标准,不同地区差异较大。由于充值优惠力度不同,充值起步金额较大,车主通常会选择一个固定的运营商充值充电,有16.99%的车主认为充电整体收费贵。

通过实地勘察和调查,发现充电APP运营水平较低。在部分县,按照地图导航或者充电APP到达目的地后,却发现充电桩处于故障状态,而故障信息在APP上却没有显示,让车主白跑一趟。充电站缺乏日常管理和维护,燃油车占充电车位的现象屡见不鲜,充电车充完电继续占用导致充电桩使用效率大大降低。部分充电站维护情况较差,充电枪、充电桩损坏甚至没电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有的充电桩扣费但不充电。充电站内的休息、餐饮服务功能开发不完善。例如,在商州区车流量少或各县区位置较偏的充电站,大量的充电桩闲置,这些地方大多无等待区、餐饮区,甚至很难找到卫生间。夏天晒,冬天冷,遇上刮风下雨,给车主带来了很多尴尬和不便。

调查结果显示,车主们认为公用充电桩和家用充电桩各有各的好处,但更偏向于使用公用充电桩。调查者中,仅有10%的车主安装了家用充电桩,但有55.56%的车主虽然未安装充电桩,但未来考虑安装充电桩。可以看出,车主们对安装使用家用充电桩充满期待,却仍在观望。家用充电桩具有充电费用更低、使用时不等位减少时间成本的特点,但由于审批手续等因素制约,造成家用充电桩迟迟不能安装到位,使得“充电自由”不容易。

目前,主要矛盾点集中在社区物业方。物业“一言堂”,私设审批条件。有20.34%的车主表示,前期审批程序复杂时间较长,一些已经安装充电桩的车主和正在办理安装的车主共同反应:“供电部门需要物业提供允许施工证明,物业却说需要供电部门的同意才能盖章。”小区物业经常闭门不见,找到物业负责人了却不认可供电局的安装工艺和质量检验,安装指导政策对小区物业方没有约束力,也没有第三方介入监督管理,迟迟不能办妥。小区电网容量、充电位有限。部分车主表示:“物业给出的理由是电力不足,以及人防工程有限制无法安装。”“没有私家车位,物业不让装。”我市老旧小区居多,小区可供安装充电桩的区域和车位拥挤,一些小区的客观条件不允许安装充电桩且难以协调解决方案,安装难题更加凸显。维护和管理的责任不明确,物业方认为充电桩的使用安全和日常管理权责不明确,如果出现损坏,或者出现公共安全问题,无法判断和界定责任,怕未来有纠纷,索性不要安装,省事省心。

多方发力 统筹规划

目前,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发展战略在逐步落实,随着新能源汽车迎来发展高峰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落实发展战略环节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充电基础设施整体规划建设需要多个部门协作、统筹规划。

加强土地规划,优化城市网络。建议优先利用公共停车场、大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土地资源作为建设城区公用充电桩的主要载体,按照城市布局,以城市周边开阔区域为主、城区内部定点集中区域为辅,逐步增加公用充电站、充电桩数量。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公共充电网络布局,加大外围城区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充电运营企业通过新建、改建、扩容、迁移等方式,逐步提高快充桩占比,并合理更换老旧充电桩,提升公用充电桩利用效率和用户充电体验。

完善县城、镇办、高速路口的布局和建设。建议搭载乡村振兴规划,结合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推进镇办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把充电站建设纳入城镇化建设规划,加快补齐县城、镇办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速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重点在机关、车站、乡村物流基地等地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布点建设。分阶段加快布局高速公路快充电桩覆盖,将快充站纳入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套基础设施范围,扩大充电网络覆盖范围,鼓励建设“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积极探索商业化新模式,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远距离行驶需求。

提升充电桩维护管理和运营质量。应该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等内部停车场加快配建相应比例的充电桩,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满足公务用车和职工私家车充电需要。鼓励单位和园区内部充电桩对外错峰开放,加强充电桩维护维修,加强管理,提升公用充电供给能力。整合一套互联互通的运营APP,增加充电桩反馈界面,对市面上出现废弃、损坏的充电桩规定时间范围内进行维修并定期维护,保障公用充电桩的利用率。政府部门可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一方面对投资运营充电站的企业进行补贴,缓解投资压力,缩短运营商投资回报周期;一方面鼓励充电场站发展周边建设,增加餐饮、休憩、购物、洗车等服务,提升车主充电体验,提高充电桩利用率,提升运营质量,创造更多盈利空间。

创新发展 提升能力

统筹规划新旧小区家用充电桩配建。新建居住小区要确保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预留安装条件时需将管线和桥架等供电设施建设到车位以满足直接装表接电需要,配建项目规划报批、竣工验收等环节需接受依法监督。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居住小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对具备安装条件的居住小区,要求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充电车位,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为老旧小区车主充电创造条件。

完善居住小区充电桩建设推进机制。相关部门应统筹协作,共同推进居住小区充电设施建设与改造,并要求居住小区物业等管理单位应积极配合用户安装充电设施并提供必要协助;业主委员会应结合实际与物业协商,明确物业服务区域内充电设施建设的具体流程、使用规范、管理职责。

创新居住小区充电服务商业模式。鼓励充电运营企业或居住小区管理单位接受业主委托,积极开展居住小区充电设施“统建统营”,统一提供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与维护等有偿服务,进一步提高充电设施安全管理水平和“绿电”消费比例。鼓励“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等新模式。

标签: 居住小区 基础设施 设施建设

推荐阅读

【全球新要闻】初具规模仍需发力

——我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服务调查本报通讯员杨迪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交通领域碳减排的重要路径,也是全球...

世界视讯!生态环境优 候鸟翩跹来

文 本报记者王倩图 通讯员罗高潮灰头麦鸡台湾紫啸鸫蓝翡翠西方秧鸡花脸鸭赤麻鸭翘鼻麻鸭三趾鸥红嘴海...

天天微资讯!俄罗斯将在年底前就“联盟MS-22”是否可按原计划返回地球作出评估

当地时间12月19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表示,将于12月底前就“联盟MS-22”号载人飞船是否可按照原计划搭...

环球通讯!日本多地降暴雪 交通通信受影响

新华社东京12月19日电(记者姜俏梅郭丹)受冬季气压分布和冷空气持续影响,日本多地19日出现罕见暴雪天气...

全球热门:欧盟委员会将发行800亿欧元欧盟债券

当地时间12月19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在2023年上半年根据其统一融资方式发行800亿欧元的长期欧盟债券。...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时报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