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 > 正文

当前资讯!瞭望站就是我们的家

  • 2023-02-07 10:04:24 来源: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李 亮


(相关资料图)

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

即使是立春第二天,海拔1200米的麻街岭上依然寒气逼人。

早上8点,在岭的最高处,当地人称“闯王寨”的地方,55岁的王森身穿亮橙色的护林员服装,手拿望远镜,正认真地眺望着远处。

“还是很冷哩。”妻子闫萍站在身旁,一边搓着冻红的双手一边对他说,口中呼出的热气迅速在她的睫毛上凝结成白霜。

“今天,我们要多跑几趟呢,你穿厚点。”王森看完陈塬街道那边的山头,又转向了板桥镇方向。和丈夫在这里坚守了7年多,闫萍已深知像这种传统节日更是他们要关注的重点时段。

早上9点多,当山脚下的人家冒出缕缕炊烟时,王森两口子在周围巡视了一圈后,回到了他们的家。一个比闯王寨稍低一点的山头,一幢绿色的小楼上赫然立着“商州林业”四个大字,小院内干净整洁,没有一点杂草枯叶。

王森是商州区林业局国有二龙山林场麻街防火瞭望站的瞭望员,他和妻子一年365天驻守在这里。“瞭望站是森林防火的‘千里眼’,时刻都不能离人。”王森说。

从管护站护林员到瞭望员,1986年至今,王森在林业一线坚守了37年。2016年,他被安排到麻街防火瞭望站时,妻子闫萍也跟随他来到了这里。“来之前,娃他爸跟我说了,这儿条件很艰苦,并且全年无休,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没想到比想象中更苦。”闫萍说,“蚊虫叮咬、风雨袭击,最难熬的还是冬天,这里要比山脚下低三四度,屋外常常狂风呼啸,屋内即使开着电暖气,也只能达到三四度。”

10点多,打扫完卫生,吃过早饭,王森再一次挎上望远镜巡山去了。闫萍洗完碗筷发现水没了,便拿上两个大矿泉水瓶去附近的水井打水。冬天,因为站上的供水管冻了,每天要去提3次水,闫萍已经习惯了。水井不远,但在半坡上,路非常不好走,经过几户无人住的人家,走过已经塌陷了一半的小路,穿过树叶和杂草铺满的羊肠小道,上坡再下坡,就来到了一处被栅栏围着的井旁。水井外侧露出的水管里,流着一小股泉水,这就是夫妻二人的生活用水。

他们夫妻还养着一只大胖狗,王森如果有事出去,狗就陪着闫萍驻守在这里。“特别是晚上,稍微听到一点动静,即使是风吹树叶发出的簌簌的声音,都会胡思乱想,多亏了狗的陪伴。”闫萍说。

瞭望员的工作很枯燥,但责任非常重大。王森两口子非常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为了守护这片林区的生态安全,多年来,他们坚持每天瞭望几十次,对周边6000公顷进行全方位的瞭望,常年累积的经验,十几万次的瞭望,让他们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周边有一丝异常情况,都能准确定位,第一时间向主管部门上报。

在日复一日的枯燥中,他们已经将自己深深地融入了这片山林。“我们的工作虽然感受不到城市的喧嚣,看不到霓虹灯的闪烁,但我们可以享受大自然的韵味,那寂静的山林、叽叽喳喳的小鸟、甘洌的山泉水,以及春天时草木一点点长出的新芽和嫩叶,都令我们欣慰。我们已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一个需要我们悉心守护的地方。”闫萍说。

标签: 我们的家 主管部门 一点动静

推荐阅读

当前资讯!瞭望站就是我们的家

本报记者李亮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即使是立春第二天,海拔1200米的麻街岭上依然寒气逼人。早上8点,在...

镇安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本报讯(通讯员陈绪荣)新春佳节刚过,镇安县锚定“一厅四地”发展定位,做好地方特产、特色经济、产业集...

讯息:危急时刻的最美一跃

——记陕西省第七届道德模范何衍健本报通讯员代绪刚“那时候也没想太多,只想着人命关天,就直接往水里...

观焦点:经济发展韧性增强 新兴动能加速成长

本报通讯员赵敏鸿李桃峰城市交通更便捷(本报记者杨鑫摄)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

耍社火 猜灯谜 庆元宵

本报记者杨鑫王孝竹◁传统社火巡游演出▽社火队伍里的小演员摸狮子头讨吉利灯谜晚会打灯笼、庆元宵为幼...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时报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注